20.熔岩树型与胎内
富士山口喷涌而出的熔岩会形成洞穴或树型。
熔岩树型是岩浆流经森林时裹挟树木形成。被熔岩包裹的树木燃尽,却在周边逐渐冷却的岩浆中留下了与其形状大体相当的空洞。有时几棵树被卷在一起,就会形成更大、更复杂的树型。
受岩浆冷却情况影响,这些洞穴内部的岩壁上可能留下类似肋骨的长褶皱,看起来就在人体内部一样,“富士讲”巡礼者因此称之为“胎内穴”,认为它们是富士山体内的秘地,能让进入者重获新生。在五云亭贞秀(1807-1879)一幅名为《富士山体内巡之图》的浮世绘中,巡礼者正匍匐穿过船津胎内仿佛肋骨包裹的狭长通道,接饮乳房状石头上被视为乳汁的水,参拜洞内佛像。
-新生与生育-
进入胎内就意味着获得灵魂的新生,巡礼者对此笃信不疑,甚至试图将这种力量带回家。有人取洞穴地面的沙土小心包入纸包,有人用纸或布蘸取石头上滴下的“乳汁”。等回到江户后,这些东西就被做成护身符或束腹带,期望能以此保佑孕妇顺利生产。
[船津胎内树型]
10世纪的剑丸尾熔岩流在富士山北坡留下了43个形态大小各异的树型。因为都在船津地区境内,它们被统称为“船津胎内树型”,并以此名被登录为富士山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。最大一处树型由多棵树木共同造就,因此格外长,格外复杂。18世纪,“富士讲”巡礼者开始将这里奉为圣地,如今人们通常直接称它为“船津胎内”。
船津胎内全年开放,近年新建成的河口湖户外活动中心也在这里,与圣地分享同一片场地。
[吉田胎内树型]
吉田胎内树型包括剑丸尾熔岩流留下的63个熔岩洞穴,位于船津胎内树型东南约700米处的上吉田境内,同样是富士山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。最大的洞穴就叫“吉田胎内”,是“富士讲”巡礼者的圣地。
最早巡礼吉田胎内的是丸藤宗冈讲,这是高田藤四郎(1706-1782)所创丸藤讲的派生团体,前者与船津胎内关系密切。1892年,丸藤宗冈讲第八代领袖星野堪藏似乎是赢得了吉田御师的支持,选择这里取代“船津胎内”。
鉴于吉田胎内更靠近登顶富士山的吉田口登山道,比起船津胎内来,似乎理应更受巡礼者青睐,然而两处都沿用至今。
富士讲团体以不同方式将它纳入各自行程,有的在登山途中造访,有的返程才去,还有的在登山前一天就去了。
如今,吉田胎内全年大半时间都不开放。但在每年4月29日“吉田胎内祭”当天,人人都可以匍匐穿过洞穴,重获新生。
[人穴(人穴富士讲遗迹)]
和大多数“胎内”洞穴不同,人穴早在富士讲出现之前很久就已广为人知。13世纪就有记录称其为富士山神“浅间大菩萨”的居所,另一个流传甚广的图绘故事则说曾有一名武士经过它抵达了冥界。
人穴是个寂静的神秘洞穴,高度可容人直立。洞中地面永远积着水。17世纪早期,苦修士长谷川角行(1541?-1646)曾在这里修行,传说他当时坐在一块木头上闭关冥想了1000个日夜。自18世纪中期开始,“富士讲”的发展促使更多巡礼者将人穴视为圣地,前来致敬长谷川角行——他们这份信仰的精神祖师。这些巡礼者留下的200多块石碑至今仍矗立在洞口。
如今,人穴由富士宫市教育委员会管理。参观需预约,冬季关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