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览解说
1F
18.日本各地的富士信仰
[日本各地的富士信仰]
富士山在日本自古享有盛誉,诗歌、散文、美术作品中处处可见,它的美丽早已征服了所有日本人。
11世纪,火山活动逐渐平息后,修验道苦修士选中这座日本最高峰作为修行地。富士山信仰不断传播发展,到15世纪,世俗巡礼者也开始登山礼拜,这就是“登拜”。
这些世俗巡礼者向富士山进奉佛像和鳄嘴铃等宗教仪式器具,妥善安放在登山沿途和山顶极具信仰意义的木构小屋和石室中。与山脚下供奉的木雕神像不同,富士山上的神像多为铜像或铁像,上面刻有铸造年份、供奉者姓名和居住地。左侧地图上标出了已经确认的所有供奉者居住地。其分布以富士山为中心,西及爱知县,覆盖整个关东地区。富士信仰在日本最大岛屿本州岛上传播之广,由此可见一斑。
《富士见十三州舆地全图》
这幅地图展示了曾经能够看到富士山的十三国(古代地方行政区划,非“国家”之意),画面近底部处的圆形图示代表富士山。十三国之中,甲斐国与骏河国是富士山所在地,“关东八州”以江户(今东京)为中心,此外还有伊豆、信浓、远江三国。村庄、河流、道路,乃至观景点,都一一呈现在图中。
地图出版于1843年,正是富士信仰在江户居民间盛行的时期。浮世绘名家葛饰北斋(1760-1849)的《富岳三十六景》系列画作也出自这一时期。这幅地图的出版,说明富士山在当时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。地图本身显然也大受欢迎,曾数度重印,至今仍有不少留存于世。